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湖南舉行。當農食產品、美妝服飾、珠寶玉石等非洲特色產品漂洋過海,與日用百貨、工程機械、醫療器械等國產好物齊聚一堂,各界人士圍繞“中非共行動 逐夢現代化”共商合作機遇,中國和非洲,遠隔萬里的兩片發展熱土多維度發力,攜手共繪互利共贏新圖景。
位于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的主場館,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4700多家中外企業通過圖文、視頻、實物沙盤、數字多媒體等形式,集中展覽展示了農產品、工程機械、電子產品、工藝品等類別的商品。與此同時,30余場專題經貿活動與論壇聚焦中非產業鏈合作、基礎設施合作、綠色礦業合作、青年創新創業等一系列主題展開交流探討。
經貿合作是中非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數據顯示,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貿易規模屢創新高。中國對非洲進出口總值由當年不足1000億元增至2024年2.1萬億元,累計增長超20倍,年均增速達到14.2%。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非洲進出口9632.1億元,同比增長12.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愈發緊密的交往互動中,農業合作持續擴大,更多非洲優質農產品加速走上中國民眾的餐桌。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開放和機遇成為稀缺資源。
中非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合作成果展展區里,不少觀眾駐足觀看。從地標建筑到軌道交通,從衛星技術到數字經濟,一項項代表性合作成果,正為雙方邁向未來、挖掘合作新機遇奠定堅實基礎。
在博覽會期間舉辦的中非基礎設施合作交流活動上,圍繞綠色低碳、數字化等新技術和先進機械設備,中非38家單位簽署28項合同,總金額達52.7億美元,涵蓋交通、物流、能源、房屋建設、金融合作等諸多領域。
突尼斯采購商卡里姆·沃恩斯表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板、現代農機等很多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在非洲很受歡迎,數字經濟等新業態也在非洲出現,這些都是中非經貿新的合作方向,希望能夠通過中非博覽會把中國先進的科技產品和新業態引到非洲來。
搭建交流平臺,推動合作升級。如今,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搭建的多元平臺,我國不斷加快對非經貿往來。
中非友誼跨越山海,經貿合作潮涌瀟湘。借助中非經貿博覽會展現的新氣象、帶來的新機遇、搭建的新平臺,中非經貿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匯集成勢,將攜手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標題:多維度賦能,中非經貿繪就合作新圖景
記者:鄒多為、劉芳洲、張玉潔
責任編輯:王禹蘅、賈文婷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