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展(第四屆EESA)日前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展館內,全球首款智能體儲能系統EN 8 Pro展位前圍滿了專業人士。不遠處,Elementa金剛系列電池艙與新能源制加氫能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吸引國內外客商目光……眾多創新產品的集中亮相,折射出我國儲能產業從“單一功能”向“系統智能”、“短時調節”向“長時支撐”、“獨立應用”向“多能協同”的發展趨勢,引領著全球儲能產業發展風向。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
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全方位帶動產業創新進程,技術、產品頻頻“上新”。
本屆展會上,多家頭部企業展示了最新創新成果。交易智能體通過大模型矩陣,自動整合氣象數據、市場信息、電價曲線、負荷預測等,實現峰谷電價精準預測。在用電端,AI負荷預測大模型可使負荷預測準確率超97%。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智能體打通了交易、生產和運維環節,通過智能排程,確保了全生命周期收益最優。當前,光伏行業正從“制造為王”走向“解決方案為王”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正不斷加碼儲能等相關業務,大力發展綠色能源。
《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各類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據主導地位,約占已投產裝機的96.4%。此外,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等技術路線,占比各為1.0%。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壓縮二氧化碳儲能等創新技術路線加速應用,新型儲能技術總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我國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涵蓋全球工程應用的主要技術路線。
如今,液流長時儲能的崛起,有望改變行業“技術路線圖”。眼下,在“技術+商業”雙輪驅動下,中國企業正走向全球,為構建韌性電網提供更多可能。
2025年是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的關鍵時期。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今年1—6月,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達42.6吉瓦時,同比增長27.5%。上半年,全球電池儲能系統裝機總量達86.7吉瓦時,同比增長54%。如此迅猛的增長速度遠超行業預期,標志著儲能市場正步入加速擴張的新階段,也助推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加速向“車能路云”深度融合邁進,能源生產、存儲與消費模式正在重塑。
一系列創新成果,無不證明儲能不再是“電力系統的配角”,而是“新型能源體系的核心引擎”。從“跟跑”到“領跑”,中國在儲能領域的技術創新,不僅為國內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成長空間,也為全球電力系統提供了更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技術落地應用,我國儲能的“全維進化”時代即將開啟。
原標題:新型儲能邁向規?;l展關鍵時期
記者:李均
責任編輯:王婉瑩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