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國在示意圖中畫出9座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分別為松遼、冀北、黃河幾字彎、河西走廊、黃河上游、新疆、金沙江上游、雅礱江流域和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此外,還有5個海上風電基地,分別為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海上風電基地。

關于這9座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分布,業內專家表示,這是基于資源稟賦與發展需求的精準布局。我國風光資源集中在“三北”和西南,能源需求卻集中在東中部,必須通過大容量、遠距離輸電通道,把西部“綠電”送到東中部,這就是“全國一張網”的邏輯。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布局不是簡單考慮電力調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錨定從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變,這是我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作出的負責任的戰略安排。
以白鶴灘水電站為例,白鶴灘水電站的電能將主要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送往江蘇和浙江等地的負荷中心。每年將發電600多億度,可以滿足約7500萬人的生活用電需求。相對于傳統的燃煤發電廠,白鶴灘水電站每年可節省約1968萬噸標準煤的消耗,并減少約52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對于我國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個綜合效益極高的工程,白鶴灘水電站不僅僅是一個發電站,還能起到防洪、攔沙和改善航運條件等作用。
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能夠帶動地方產業轉型。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曾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武威市,因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而崛起,光伏組件生產、儲能設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扎堆。“十四五”以來,武威市搶抓國家布局建設“沙戈荒”大型風光電基地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按照集中規劃布局、分批梯度建設的原則,集中連片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
據武威市發展改革委能源科科長魏博介紹:“聚焦風電、光伏、儲能三大裝備制造產業,武威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制定產業鏈招商圖譜和目標企業清單,靶向引進遠景能源、特變電工、金風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集聚發展。”
從“一片葉”到“整臺風機”,從“一粒硅”到“整片光伏”,從“一顆電池”到“儲能矩陣”,武威的新能源產業版圖正在穩步擴大。
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能夠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民生紅利。電價更穩定、供電更可靠、藍天也更多了。在四川涼山,金沙江上游清潔能源基地的水電項目建成后,村民們的家變了樣。“以前電壓不穩,電磁爐常‘罷工’,晚上燈光昏黃?,F在水電通到家里,我們也搞起民宿,游客都說燈亮、水熱,生意好得很。”村民王女士說。
在北方,清潔取暖推廣讓冬天更“干凈”。河北張家口依托冀北清潔能源基地風電,全市80%城鎮家庭實現“電采暖”。“以前燒煤又臟又怕煤氣中毒,現在用電暖氣,手機能控溫,屋里暖和,空氣也干凈。”市民劉大爺笑著說。
“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14億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綠色低碳發展舉世矚目,我國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
原標題:清潔能源基地貫通全國
作者:白雪
責任編輯:江蓬新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