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作出重要部署。“十五五”時期,需持續用力推進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成效顯著
“十四五”時期,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日益完善,各類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加快。
一方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分類提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5個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和具體舉措,部署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運行機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4個方面提出20條政策舉措,加快構建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意見》對推進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作出系統性制度安排。《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明確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重點任務。
另一方面,各類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加快。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穩妥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安家,人力資源市場在人才流動中的主渠道作用明顯提升。促進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的基礎制度持續完善,推動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加快形成,資源環境權益交易產品和方式日益豐富。
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同意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杭甬溫、合肥都市圈等10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示范探路,更好積累經驗。
高度重視資源要素高效配置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亟需要素保障體系的有力支撐,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任務緊迫。
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筑牢基礎。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擁有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的一個顯著優勢。當前,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這對要素配置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建設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場體系,破除地方“小循環”“小市場”,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的重要一環,也是有效化解外部沖擊和提高經濟韌性的重要舉措。
為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十五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只有實現創新人才、前沿技術、數據信息等各類要素高效流動、精準適配、優化組合,才能持續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躍遷。
為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提供支撐。相較于基本實現了市場定價、自由流動的商品和服務市場,我國要素市場建設還相對滯后,這阻礙了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的充分迸發,亦不利于增強宏觀經濟治理整體效能。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有形之手”直接干預資源配置和微觀經濟活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統一要素市場基礎規則、規范競爭秩序、創造公平環境上切實發力,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升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選擇。
破除阻礙要素流動的主要障礙
“十五五”時期,需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著力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要素質量逐步提高、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
就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要素而言,需提高要素配置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適配性。適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創新空間布局優化的要求,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創新土地供給方式,優化城市工商業土地利用,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適應科技創新需要,進一步打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藩籬,暢通勞動者成長通道及社會性流動渠道。適應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使金融資源能夠更加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
就技術、數據和資源環境等新型要素而言,需加快完善價格形成和交易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確權、價值識別、評估、交易等服務,暢通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渠道,完善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數據確權、交易規則和定價方式,促進數據價值實現。依托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健全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交易機制,開發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產品。
此外,還需進一步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優化要素組合方式,強化技術、資源環境與資本市場聯動,降低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成本;強化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聯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提升要素配置的整體效能;完善財稅、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考核和激勵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增強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改革和發展的合力;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構建評估系統、完善評估標準,對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進行科學評估,梳理典型案例,加強經驗交流,總結提煉制度成果,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作者申兵 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原標題: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責任編輯:白宇、衛嘉
網頁編輯:蘇偉